
日期:2013-09-23 来源: 作者:何国玮
由于要参加完工验收,今年8月15日,笔者有幸在时隔近3年后再次回到竹溪源。这是一个小型水库,总库容仅为80万m3,它由一座长约70米,高约23米的浆砌石混合重力坝和一座自流式溢流堰组成。由于运行了30多年,又因初建时种种不规范的施工程序,在除险加固之前已是一座病险水库。为了让这座历经沧桑,同时也对当地作出重要贡献的水库能继续发挥作用,2009年12月我们开始了对它的加固、改造工作,并于1年后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竹溪源水库终于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汽车从松阳县城出发,顺着我们熟悉的道路不断前行。到了平原的尽头,眼前已是一片连绵不断的群山,一条溪流从山间的峡谷淙淙淌出,绕过山脚的村庄,如同诗画般的优雅。我们沿着溪流边上的山间公路不断深入,山势渐渐逼仄,山峡两侧的群峰巍峨高耸,树木参差、怪石嶙峋。汽车逶迤地穿行在幽暗的山间公路上,直至爬上一段陡坡,汽车停在一座山腰上——上坝公路,眼前已是豁然开朗,竹溪源水库就静静地伫立在这深山夹岙中。
眼前的竹溪源水库镶嵌于山谷间,拦河坝和溢洪道分布左右岸,中间被一座小山包分隔开来。拦河坝位于左岸,上游面的砼重力墙密实、光洁,下游面的砌石护坡、砼方格草皮护坡俨然,而溢洪道由于只进行了上游防渗面板及溢堰顶的砼加固,加之小山包的阻隔,两者间并不能通视。站在坝顶环顾四周,苍山青翠欲滴,虽然被浙江史上最高温连续烘烤,它们却依然生机勃勃。成片的毛竹和松树从山脚延伸到山巅,极目所至,俱是绿到沁人心脾的丛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就在这些山林的滋养、蕴育下,竹溪源水库宛如一颗精致的翡翠吊坠,依托于山的脖颈。“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在这干旱的季节能有这么一汪碧如蓝田的水真的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更突出了这个水库在当地的独有地位。饮水思源,我不禁为前人的功绩赞叹,也勾起了我当年在此奋斗的点点滴滴。
时间拉回到2009年12月,我们四分公司一行人在这里开始了对这个水库的加固工作。面对狭窄的施工场地,我们充分利用地形依山填筑;面对运输设备难以到达溢洪道的困难,我们用混凝土泵将最紧要的混凝土运至仓面;最令人难忘的是在第二年的三月份,一场三十年一遇的洪水,将上游的两道围堰,一道冲毁,一道淹没,基坑全部被淹。所幸对暴涨暴落的小流域洪水早有准备,在施工中千方百计加快施工进度,洪水来时砼重力墙第一层浇筑块已全部完成,基坑不需要重新开挖和清理,将损失降到了最低。天道酬勤,历经近一年的披星戴月,这座原先破败的水库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谷之间,继续源源不断地为当地提供水源。
由于当天是两座水库同时进行验收,在我们先行到达水库并检查了一阵后,验收小组的成员也陆续从别的水库赶来,他们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完全符合完工验收的要求,特别赞扬了在工程细节处理上精益求精的态度。
验收回来,酷热依旧,回望青山怀抱之间的竹溪源水库,依然默默地送我们远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水利人,我们把青春和汗水筑进了工程的血脉里,带走的是对它如同孩子般的挂念。希望它能够抵御风雨,希望它能不断为当地造福。这不正是我们浙水股份人常年秉持的那份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