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

浙水新闻

1st Hydro News

竹鞭

日期:2014-04-22  来源:浙水股份报  作者:陈跃进

分享到:

   
  记得年幼时,我常常在春夜雷雨后的早晨,跑去老家后院的小竹林,探望小笋。惊讶于一夜之间小笋的生长速度,憧憬它长大后的样子。
  更记得年青时,在杭州通往安吉工地的途中,每每停车驻足在百丈岭上,遥望山坡上随风摇曳的毛竹林,似层层叠起的绿色海洋,总能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大海与竹海是我一生的最爱。站在海边看海,听海,广阔无垠的大海给人以博大、宽厚的感觉;汹涌澎湃的波涛呈现出波澜壮阔的雄浑和声势浩大的力量;由远及近的涛声似战鼓喧天,催人奋进。然而波涛中的大海有点杀气、有点血腥。相比大海,我更喜欢风中的竹海。有绿色的波浪,有轻柔的声响,安然而恬静的摇曳。它们不激烈、不浮躁、不张扬、不显耀,兄弟姐妹子子孙孙组成大家庭,团结在一起,充满着凝聚的力量。
  如今年老了,不仅依然爱竹林,还多了一份思量竹子的情。我常想,竹子为什么要群居?为什么不能像其他植物那样独立生活,呈现不同的风采,展现各自的婀娜。于是萌生了深入了解竹子的念头。
  在介绍竹子的资料中,了解到竹是一种浅根性植物,喜在松软的土壤中生长。它们为了抵御风吹雨打,遵循生存的自然法则,形成群居的习性。初唐诗人王勃的《慈竹赋》中赞誉竹子“如母子之钩带,似闺门之悌友,恐独秀而成危,每群居而自守”。这是竹的品德,个体虽不强大,但不强大的个体凝聚在一起,才能产生抗拒自然的力量。
  然而,仅凭群居还不足以抵抗自然的摧残,竹子的凝聚力量关键在于竹鞭。自然中,竹虽有种子,但繁衍后代主要靠匍匐地下的根状茎——竹鞭。这种根状茎的节芽春夏往上生长成为地上的竹笋;秋冬在地下伸展新生竹鞭。新生的竹鞭就是南方人爱吃的鞭笋,鞭笋不采生成竹鞭。竹鞭不仅孕育子孙,还将它们血脉相连,将所有家庭成员凝聚成漫山遍野的竹海,波澜壮阔,生机盎然,产生风雨打不倒、霜雪压不垮的力量。
  竹鞭这种特性犹如母子间的脐带,供给营养孕育后代,竹鞭更像是家族紧紧相连的纽带。我们赞美竹子,欣赏竹子,怎能忘记隐埋地下默默无闻的竹鞭呢?竹鞭难道不更值得我们称誉、赞美吗?
  世上的人,宛如一枝枝竹子;一个个家庭,如同一片片竹林;国家,则如竹园。于家于国,我们也需要像竹鞭一样的精神纽带,将家的人、国的人连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家人和睦,国人和谐,像竹子一样共同抵御风暴的入侵,彰显凝聚的力量。
  可是,像竹鞭一样的精神纽带你在哪里?你去哪儿了?先贤们奉为圭臬的生存之宝,这年头却隐匿于黄土之中,难以寻觅。可人们没有忘记你,人们常常思念你、想念你;你在人们心里盘根错节,悄然伸展。你一直都在,是我们在寻找失落的家园。回来吧!你我的精神竹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