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13-12-25 来源:浙水股份报 作者:郑德喜
把平凡的事儿做得不平凡
把简单的事儿做得不简单
1994年7月, 蔡金海毕业于长江水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分配到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单位从事水利施工建设管理工作至今已有19年。2010年12月,他被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2012年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现任集团九分公司副经理,在衢江航运开发工程红船豆枢纽担任项目副经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工作务实,作风严谨,善于学习,时刻履行党员义务。在施工第一线,我们总能看到他埋头苦干的身影,他敬业、勤恳,以实际行动在同事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作为一名经理,他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始终坚持“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拓一方市场”的意识,加强过程监控,认真履行合同,以过硬的工程质量赢得了各方满意。
一、优质高效服务于生产,树立公司技术骨干形象
工作在施工第一线,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大大小小的事,稍不留意,一个细节上的疏漏都会影响项目部声誉、形象和威信,对此蔡金海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工作不漏洞、忠诚于岗位、不耽误生产”;坚决杜绝“责任心差、敷衍办事、往后拖延”的不良工作作风,并坚持做到谈吐优雅,举止端庄大方,解释细心、耐心、切实际,时刻都向外界传播技术先行、踏实工作的良好形象。
二、 优化组织施工方案,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原设计围堰的防渗为高喷防渗墙,蔡金海带领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实际查勘及周边调查,发现此处河道已经过多次开采、筛分,遗留下的砾石结构松散,结合我公司在该地质条件下的防渗施工经验,蔡金海建议将高喷防渗墙修改为砼防渗薄墙,提高围堰防渗效果,保证围堰质量。后经各方研究讨论,同意此方案的修改。经实践证明,方案修改后防渗墙的防渗效果良好。
在砼防渗墙施工过程中,由于堰体的填筑料级配较差,在成槽时,浆液漏浆非常严重,导致塌孔,无法成槽,为此他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比较,最终采用对堰体进行注浆加固的措施,有效解决了施工难题。
由于一期导流方案的调整,缩短了一期泄洪闸的工期,项目部走访了类似工程,对关键项目泄洪闸闸墩进行了技术攻关,采取了闸墩一次性立模、一次性浇筑成型的技术措施,提高了闸墩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加快了闸墩的施工进度,为实现2012年汛前进度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严格质量管理,争创优质工程
“质量第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更是这位项目负责人追求的目标。蔡金海在多年施工中,自始至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用质量来赢得企业信誉。
衢江航运工程红船豆枢纽为港航工程,不同于一般水利项目,经常得接受上级大规模检查,在工程质量与外观质量上要求更高。
在质量管理方面,蔡金海严格要求——
落实质保措施,提高监控到位。项目上的专职质量员,他主动给其相应权力,让其主动管好质量,使他们进一步做好质量监控预案,确保质量监控无空白点。重点部位,重点监控。对于工程易出现质量事故的施工部位,他坚持设专人把关,并做好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规范,提高作业水平。在质量管理中动员大家要严格按规范去验收,把住每一道工序,使产品一次成优,杜绝二次维修。层层管理,人人把关。他始终坚持在项目上形成人人把关的质量管理氛围。在层层管理上形成操作人员对自已施工面负责。
在红船豆枢纽工程24孔泄洪闸施工中,闸墩采用大型全钢模板、混凝土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减少了施工缝的处理,混凝土整体性好;避免了分层立模、浇筑容易出现的错台、色差等现象,闸墩的结构轮廓分明、表面平顺、光洁,外观良好。
四、合理安排工序,加快施工速度,完成施工主要节点目标
红船豆枢纽工程导流方案发生调整,2011年主汛期暂停施工3个多月,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节点影响巨大。为此蔡金海合理安排工序,组织好机械设备与劳动力,加班加点,将暂停施工延误的工期抢回,在2012年主汛期前通过了一期泄洪闸过水验收。根据防汛办与业主要求,如期完成了一期泄洪闸上下游围堰的拆除,得到了业主等单位的一致好评。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卓越的胆识,不寻常的业绩,深得大家的信赖和拥护。